如何做一篇学术论文笔记?

现在用于写作的软件是Typora,是我开始读硕士之后,为了方便写论文笔记而下载的Typora,坚持用了两年多。后来找工作的时候,用来总结笔记。

签约工作之后,又开始准备申请博士,一向喜欢在电子文档中写笔记的我,突然被博导老师要求每周上交纸质笔记,不超过一页A4纸。当时内心充满恐惧。一方面是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子的架构完成一份笔记,另一方面是自己写字很丑,手写的时候排版也无法保证美观,于是第一份笔记一共写就写了三遍,一遍一遍删除修改,在排版不是很差的情况下,基本涵盖了文章的全部内容。

后来在整个申请和博一期间,基本都在写纸质笔记。期间也尝试学习了一些新的技巧,包括老师分享的优秀或者不足的样板,北航师兄分享的经验,还有自己求职期间的经验和教训,目前认为精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笔记应该是这样做的。

这个框架应当只适合精读文章;泛读的时候,刻意去找这些内容反而可能会减缓阅读的速度,泛读论文更多是为了得到某一项知识,通常不需要全面、完整地阅读论文

最近在阅读当初段老师来南开推荐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论文的过程应该当作是与作者的一段对话,是主动的过程,是需要产生思维碰撞的过程,阅读前应该知道想要得到什么,如果得到了后面就应该知道如何使用它。阅读完成后会再写读书笔记,这里贴一个在网络中看到的范老师博客的链接

研究背景

  • 本文研究问题的动机是什么?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处于大领域的什么位置(能找到位置的话,研究背景应该已经了解清楚)
  • 本文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 从宽泛的角度,即给读者一个宽广的背景。例如改善口令认证方案的技术,从宽泛的角度有Passwordless,SSO
    • 此处宽泛的问题就是:改善口令认证方案的技术
  • 针对这个问题,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分别有什么方案?它们取得了什么进展?彼此的优缺点分别是什么?

研究问题

  • 本文的研究问题是什么,即希望解决什么问题?
    • 从更加精细的角度,如上问题,则为:我们的方案是考虑了满足AA属性、可以抵抗BB攻击的SSO方案
  • 本文的总体解决思路是什么样的?

关键组件

  • 本文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采用了什么关键技术,或借鉴了哪个领域的思路?(这个部分很关键,意味着可以将文章采用的方法抽象出来,找到该技术的进一步的应用场景)

方案

  • 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分成几个子问题?
  • 这几个子问题分别对应着本文设计方案的几个核心思想?
  • 如果有阶段性结论,需要查看结论是否正确?证明是否正确?为什么这样的证明思路是准确的?

对本文进一步的分析

  • 是否完成了文章最初的设计目标和研究动机?
  • 与现有方案对比,性能、安全性和可用性等
  • 理论上的复杂性如何?
  • 如果有实验,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是合理的?
  • 实验的结论是什么?实验结论是否合理?

未来的讨论

  • 本文的方法是否具有普适性?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可以应用到其它领域?
  • 本文解决的问题是否可以顺带地解决其它领域的难题?对同等类型的领域有什么影响呢?

以上是参考师兄给的模板加上自己的一些思考修改的。

除此之外,我习惯在文章最一开始写出文章的总体概述,主要使用求职简历模板中很常见的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在xx的背景中有如下的任务,可以分解成N个任务,对应每个任务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解决,结果是如何。

紧接着,也不会立即开始正文的笔记,会留一部分空间给本文的优点和问题。

优点: 好的研究点;好的研究思路;好的研究方法;

问题: 真实存在的方案构建中的问题;作者遗留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引领的未来方向…

对于问题来说,更多是在这个领域可能存在什么问题,而文章中一些笔误则没有必要去大说特说,比如 typo、排版不好。这些东西自己知道什么是好的就可以,不好的东西既然已经发表出来了,也没有必要去批判。

总体来说,如果想让自己的笔记有用,写在纸上、电子文档或者在PDF中标注都是可以的,重点是需要不断反复思考,询问自己问题,这样才能意识到有哪些问题是自己真正没搞懂的,哪些问题是需要进一步思考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做的。

当然,所有上述的这些,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需要效果后置。如果能把领域的最新经典文献用这样的方式读懂,对这个小领域应当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