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毕业后的一年 - 如果重回那个十字路口

2022年7月中旬,离开北京回到家,如果没有疫情,可能有机会提前到学校,提前开始自己的攻读博士之旅。回家之后,便是这过度焦虑一年的开始,这在我拒绝华为Offer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

尽管硕士学习的环境中,博士比硕士还多,但是自己似乎没有学到什么才是一个博士应该做的。换句话说,这第一年的时间,我在不断的弯路中度过,思想在不断的转变当中,一直到现在,也不过是又一种新的理论萌发,正在准备用下半年的方式尝试。

读博士可能本不应该是这样,也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很多种形式。实验室的本科生大三的时候就能达到我硕士毕业条件,而且写得好很多,做得也好很多。这边很多硕士都可以发顶会。自己的室友半年就做出了一篇CVPR。本科的学长在他所说的焦虑中到了博士的第五年,已经做出了比他当初仰望的拿到华为天才少年的师兄更好的成果。本科直博的同学,目前四年就毕业了,而且同时还担任了很多职务,比如我现在所在的学生支部书记。

有时候遇到困难或者心情不顺利的时候,会埋怨会抱怨,看到别人很优秀,自己就会更加焦虑。就像最近又开始的焦虑时段,尤其是一轮结果出来之后,又开始想暴饮暴食。体重降不下去,还一直胀气,有时候很困,在实验室喘不过气,感觉胸闷气短,我已经尝试不再去找自己的方向或者所处环境带给我的影响这些不成立的借口。但是,事实上,我每天的确有些难受。不知道每一件事情应该怎么继续做下去。

每天阅读论文,似乎可以在讨论或者找老师汇报的时候提出一些看起来有些深入的见解。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一些虚无缥缈的无用的表象,实际上,我对自己的领域没有尝试深入的了解。学习别人已经写好的东西肯定是简单的,就是读书不求甚解一样。重点还是自己去输出,只有输出足够多和杂,才能有一些自己的结果和进步。

虽然说,走弯路也是在走路,虽然慢了一些,但这样总归还是会焦虑,会暴饮暴食。可能不要再去装着了,累了就休息,克制自己去放纵,别装作努力,别熬工时,做那些具体的事情,或许这是早就懂了,自己又放掉了,后来在提示下又记起来的内容。

我会对当初那个决定读博的自己说什么呢?倒不是说自己后悔什么,去写代码可能也不会就变得更好更开心。其实这是一直以来的毛病吧,虽然说我们无法对一个没有发生的事情做一个非常精准的预测,但是至少应该做一些准备工作。我没有评估好自己的认知,也一直没有学习到如何做到自控力。

最近有一些朋友毕业,有一些朋友升学,回所也是因为上海的朋友打算回去看看。其实每个人在十字路口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故事。我挺喜欢听大家的故事。我记得本科一位特别优秀的女生硕士毕业后选择回了江苏的电网。当初发朋友圈说,感觉那是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在确定去电网的那天,她说,“一眼望到头”或许不是什么坏事情,这也是一种祝福。硕士一位朋友签了字节之后,公务员上岸后辞掉了工作,不过最近很少联系,有机会还是要好好聊聊。今年刚毕业的一位本科学妹,有几个清北水平的offer(当然她在的自动化所也非常顶尖),也在城市、大厂之间纠结。

十字路口的每一条路可能都带有一定的好处和无法直接适应的流程吧。我想,生活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是人生的常态。我之前想,不管怎么样,我至少还活着,活着就还能做事情。对我来说,能让我快乐的其实是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途径有很多,不应该给自己设限。之前有一阵子觉得,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现在想想这些,其实感觉这些也是非常正常的,可能每个人都会遇到很低沉的一段时间,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吧。

好久没自拍了。最近出去天空不错,对着天空来两张,对着自己和天空来一张。感觉自己的眼中已经没有光了,不知道是不是不戴眼镜的原因。对我自己来说,眼中无光是失去生命里的体现。搞得我都想去剃一个三毫的头了。

其实自己能想开就好点,想开不是丧,也不需要去摆烂来告诉别人我想开了。

用一种自己觉得合适的方式,用正确的技巧,取得最终的结果就好了。这样也许并不会差。

祝你有一个辉煌优秀的研究生生涯,如果没有,祝你顺利毕业,找到自己人生的光。